1076萬畢業生的最難就業季有多難,2022年應屆畢業生誰來給他們安排工作?

1076萬畢業生的最難就業季有多難,2022年堪稱史上最難就業年,100個年輕人中18個待業,1076萬大學生將面臨難題。找工作太難了,大家也太卷了,卷得我生無可戀。這是一位2022年畢業生經歷春季招聘之后發出的靈魂吶喊。2022年春季招聘被稱為最卷的春招,到底有多卷呢?今年高校畢業生達1076萬人

1076萬畢業生的最難就業季有多難,2022年應屆畢業生誰來給他們安排工作?

  1076萬畢業生的最難就業季有多難,2022年堪稱史上最難就業年,100個年輕人中18個待業,1076萬大學生將面臨難題。找工作太難了,大家也太卷了,卷得我生無可戀。這是一位2022年畢業生經歷春季招聘之后發出的靈魂吶喊。2022年春季招聘被稱為最卷的春招,到底有多卷呢?

  今年高校畢業生達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人,毫無意外地又創下歷史新高。從去年開始,媒體就預測畢業人數要突破1000萬。節點倏然而至,馬上這1076萬人就要來了。

  很顯然,今年的就業形勢并不輕松。疫情沖擊、國際形勢、政策調整,種種內外因素的影響,讓今年的大學畢業生面臨一個較為嚴峻的場景。

圖片

  從已知的信息看,社會也可以說是想盡辦法。高校的書記校長開始訪企拓崗促就業,并且還有具體的數字指標;一些大學考慮到學生線上面試不方便,還設置了線上面試間。這些細節,描摹著高校的“用力”程度,折射著就業壓力。

  2022年找工作為什么這么難呢?

  首先由于疫情影響,許多小企業生存困難,破產倒閉的不在少數,而大企業生產壓力又大,比如說很多互聯網大廠出現了裁員潮,各用人單位不再一味地擴大規模,把更多的成本放在主要生產力上面,自然就在春招的規模上也受到了影響。

  從媒體報道中,也可以看到就業市場的特征。比如有媒體總結現在是“兩頭”搶手“中間”冷——處于兩頭的博士和職業教育??茡屖?,中間層的廣大本科和碩士則比較困難;也有媒體發現,“寧愿送外賣不愿進工廠”仍很突出,可以吸納大量就業人口的制造業還不夠飽和,希望大學生改變預期等等。

  而且2022年的畢業生人數過多,今年畢業生的人數首次破千萬,加之很多輔導機構老師失業,這部分失業人群也會加入到求職大軍當中,用人單位的選擇范圍變得更大更多,競爭激烈,自然是擇優錄取,求職人數一多,就會引起內卷的現象。

圖片

  最后就是自身能力不足,專業冷門,有些學生一進入到大學就放飛自我,天天逃課,導致畢業之后學生自己學藝不精,達不到錄用標準,還有部分學生專業過于冷門,無法找到對口的工作,自然就業機會就少了。

  這些對形勢的分析都有道理,但現實的尷尬之處在于,大學生不是無意識的流水,很難用“指哪打哪”的主觀意愿讓他們自動流入“計劃”當中。

  面對今年的就業形勢,不少畢業生在就業受挫之后,把希望放在考研或考編上面,總覺得考研之后就能夠有更多的工作機會,考編后也能夠一勞永逸。

  輿論的一些認知邏輯也未必是可靠的,比如認為高校畢業生的求職意愿和市場現狀存在錯配,“有人沒活干,有活沒人干”,并且試圖糾正這個問題,按著大學生的肩膀讓他們坐進某些崗位。其實,這種供求關系的“不完美”,何嘗不是市場機制在傳導著信號?這些信號,本該引導著產業結構和政策的轉變。所以,這種所謂“錯配”并非不正常,市場沒有出錯,但人們對此的認知反而可能出錯。

  大學生就業的難題并不是頭一次出現,往年也有“史上最難就業季”的說法。這些年社會也自發出現了一些緩沖辦法,比如靈活就業。靈活就業以一種計劃之外又不那么正規的方式,吸納了相當多的人口,據統計已經超過2億,大學畢業生群體成為其中主力。

圖片

  市場會傳遞信號,也會自發形成資源配置的方式,關鍵是社會政策能否對這種自發秩序加以認可,比如政策層面保障靈活就業的平等地位等。配合社會發展順勢而為,也不失為務實、高效且低成本的解決辦法。

  根據數據顯示,2022年考研人數是457萬,而院校招生人數為110萬,今年考研真正能夠上岸的只有24%。根據預測,2023年考研人數可能會超過500萬,如果按照2022年的院校招生人數計算,那么考研上岸的比例僅僅只有22%,到時候考研錄取的比例將會和公務員持平。

  說一千道一萬,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不太可能在靜態框架里解決,只能在動態的過程中解決——經濟發展、產業繁榮。據預測,未來幾年,每年的高校畢業生增長可能仍在百萬左右,這種壓力會是持續的。社會希望更理想的產業分布,大學生就業結構更加多元,這一切調整,都得建立在高質量運轉的基礎上,在經濟運轉當中去配置資源,眼下激活經濟就是其中關鍵。

圖片

  求職的畢業生要經歷很多考驗,對于社會來說這也是一場考驗。1000多萬畢業生,似乎是個龐大的數字,但還遠遠談不上“大學生太多了”。截至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大學生只占全部人口的16%,并非“遍地大學生”。如果我們感覺到“多”、感覺到壓力,那其實是大學生在給當前的經濟規模和經濟結構提出命題,如何解決,恐怕還在包羅萬有卻又始終精準的兩個字——發展。

  你知道嗎現在大學生找工作競爭都內卷到什么程度了?

  江蘇經濟最落后的縣城之一濱??h前段時間發布的事業單位錄取名單,這名單里錄取的人都是什么學歷?很多人的學歷不是浙大、南大就是外國名校畢業的。

  過去咱們家里長輩都說讓孩子去考個師范類的學校,畢業之后去當個老師,有個鐵飯碗,不好意思,現在這個鐵飯碗似乎也沒那么鐵了,去年中國師范類大學中的頭部院校華中師范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已經達到了26%。

  說到這,有人會問了,好家伙,這什么情況?是不是照這個架勢,我今年這個工作都保不住,可能就要涼了?

  的確是有這個可能,但是不是長期存在的,國家已經開始出手支持經濟,支持就業,我們剛剛宣布推出了6方面33項措施去穩定經濟,只要一個國家的經濟穩定,國家的公司就有錢賺,公司有錢賺就能招更多的人來上班。

圖片

  但現在不得不說的是今年的中國打工人的日子或許不是特別好過,今年大學畢業季馬上就要到了,那么接下來的內容會對你孩子找工作,計劃未來有很大的啟發,記得點贊轉發加收藏。

  第一如果你不是一個超級學霸的話,現在就不是你考研的好時候,今年大批學生會因為找不到工作去考研,考研競爭會更加激烈,還有現在家里條件比較好的可以考慮出國留學。

  既然現在國內的競爭暫時比較激烈,出國留學或許會有機會來,最后再跟我大聲念三遍,不要跳槽,不要跳槽,不要跳槽,越是這個時候,越不要輕易的跳槽。你看看身邊那些待業在家的朋友,再看看市場上那些四處碰壁的求職者,有工作真香。

圖片

  就業供給無法滿足龐大的就業需求,很多企業面臨裁員降薪的問題;另一方面體現在大學生同質化嚴重,很多大學生的預期目標設定過高,最終導致他們處于“高不可攀”的狀態,就業前景更加悲觀。

  在疫情反復的背景下,就業難,但大學生需要提前做好職業規劃,不要等到畢業才開始擔心發展前景。

  此外,面對龐大的畢業生數量,一方面要引導大學生做好專業技能培訓,提前做好就業規劃;另一方面,要通過優惠政策減輕企業負擔,引導企業改善招聘崗位需求,幫助企業良性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就業機會。

  各位老鐵,1076萬畢業生的最難就業季有多難,針對此事你們有什么看法呢?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和圖片轉載自互聯網,該文觀點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建議,也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詳情參閱本站的“免責聲明”欄目。

相關內容

推薦閱讀

發表評論

版權聲明:本站部分內容和圖片源于互聯網,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轉載文章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權屬異議及違法違規內容請聯系我們刪稿。詳情參閱本站“版權聲明”及“舉報投訴”欄目。

猜你喜歡

日本成本人H动漫无码免费 - 视频 - 在线观看 - 电影影院 - 品赏网